登录 长者助手 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广州市国资委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9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6-17 14:43:05
浏览量:
-

李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提案》(第2019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国企改革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您的提案对持续推动我市国资国企改革走深走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效能,提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更好发挥重要领域和重大战略主力军作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对此提案,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国资改革发展情况

  近年来,广州国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着力加强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下功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攻坚、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推动国有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勇当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以来,全市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年均增速分别达13.4%、15.4%,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5.7%,实现利税总额达到8479.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246.1亿元,上缴税费4233.3亿元)。2021年全市国企资产总额破5万亿元,截至12月末达5.5万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首破万亿达1.06万亿元、利润总额8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0.2%;世界500强企业3家(广汽、广药、建筑),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3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形成证券市场“广州国资板块”。在深化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创新发展、加强资本运作、聚焦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夯实党建基础,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一是“四个100%”切实加强党对国企全面领导。推动市属国企党建工作进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配备专职副书记、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实现“四个100%”。

  二是“三个首创”有效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创办全国首个国企党建学院;全国首创国企党建全网运营模式;首次开展国企十大党建品牌和十大党建基地评选。

  三是“三级巡察”深入推动国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市委、市国资委党委、市管企业党委三级联动巡察工作格局,实现对市属国企和重要子企业党委巡察全覆盖,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截至2022年5月底,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已基本完成。

  一是树立国企改革广州样板。“十三五”以来累计推进混改项目超500个,引进各类非公投资者1.6万多个,投资额超900亿元。鼓励企业运用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激励工具,已实施员工持股企业28户、占全省一半以上,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人数6700多人、超过全省2/3。广汽集团全省率先完成集团层面职业经理人改革,各级子企业聘任职业经理人1075人。

  二是打造资本运作广州模式。新增(含收购)上市公司13家,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5家。完成13家(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定向增发,涉及资金700多亿元。市属国企设立及管理投资基金140余支,滚动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2021年广州环投并购博世科、珠实集团并购苏交科、广州工控并购鼎汉技术工作,实现环保产业资产证券化零的突破,进一步完善在工程设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产业布局。成功推动广州交投广河高速REITs、华夏越秀高速REITs落地实施。

  三是推动资源集聚。新组建广州交易集团、人才集团、轨道交通投资集团,完成14组29家一级企业重组,推进制造业、商贸、食品等产业资源专业化整合,规划5大园区为核心的系列现代产业园区。

  (三)强化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一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十三五”国企研发投入年均增速16%;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8.7%,工业企业2021年研发强度近4%。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42个、博士后工作站22个、院士工作站13个,均居副省级城市第1,高新技术企业269家。

  二是创新增效成果显著。拥有专利授权量超1.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超3800项。广汽集团建成国内首家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新能源汽车在5G互联、自动驾驶、远程遥控等全国领先;无线电集团现金智能设备和军用通信导航设备、广药生物医药、广州地铁轨道交通、广州工控机械装备、广州环投固危废处理等多个产业链关键节点取得突破、行业领先。

  (四)抓好职能转变和风险防控,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一是管资本职能持续增强。“双百”企业5家,“科改示范企业“4家,两类公司”3家,向16家市管企业委派总会计师。推动超300家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及转企事业单位纳入统一监管。

  二是防风险措施有效推进,智慧国资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建立市属国企阳光采购服务平台,防范国企采购廉洁风险,开展违规贸易专项整治和警示教育,优化整合及清理退出贸易企业。

  (五)突出区域发展及民生保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开通589.4公里地铁线路,运输质效居全球前列,地铁公交年客运量40多亿人次。供排水综合产能1083.63万吨/日、总污水处理能力531.03万吨/日,位列国内同业第一梯队。建成12个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能力超3.3万吨/日,创造首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超大型城市等四个“国内第一”。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46.65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四和第五。广州交投累计建成通车高快速路16条、总里程760公里,承载市域高快速路78%的通行量、85%的货运量。

  二是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承担3省5市181条村帮扶任务,投入帮扶资金近90亿,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脱贫率100%,打造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从化南平小镇等特色帮扶项目。

  三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党员超170多万人次,23万多名国企职工参与2021年抗疫防疫;捐款捐物超1亿元,减免租金及路费48.9亿元。

  二、广州国资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工作思路

  您提出的广州国资布局不够新、国企实力不够强、资本运作不够活、资源要素整合不够等问题,很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也是我委高度关注的关键问题。下一步,我委将着力促进市属国有企业提高政治站位、突出职能定位、履行职责使命,进一步增强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及大湾区战略和广州发展大局的意识和效能,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攻坚突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广州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形成支持广州国资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集成和长效机制。在您关注的优化国资布局、加强资本运作、聚焦产业发展等方面,我委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着力优化国资布局

  一是持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围绕广州城市战略定位,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资国企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聚焦主业发展,严控主业外投资,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围绕强实业、强产业、强服务,持续推进强强联合的战略性重组,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整合,同类业务的专业化拆分整合。

  二是增强国企稳链补链强链控链作用。突出国有龙头企业带动,做实并延伸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现代高端装备、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现代金融、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文化创意、新能源、人工智能、节能环保与生态、建筑与规划设计、体育与健身、乐器制造、人力资源、现代会展、检验检测等优势产业链。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国企主动承担链主责任,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促进本土产品供应链配套,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成为全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是积极稳妥逐步退出低效亏损项目或产业。继续盘活物业、土地及股权等资源,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动企业业务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支撑。

  (二)以上市为主要形式积极稳妥推动混改和资本运作

  一是聚焦产业链加强资本运作。支持国企依托产业链延伸资本链,围绕产业链进行并购,将资本链转化为产业链,重点加大对省内市内制造业企业并购,广州工控推进对外投资并购企业山河智能、润邦股份选址南沙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力争2022年通过混改引入非公资本超300亿,新增2-4家上市公司,力争完成2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

  二是推动公用事业服务领域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交通、净水、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可持续的成本和价格调节机制。明晰国企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权责边界,完善风险防范和偿债机制,将公益性企业打造为最富效率、最优服务、最响品牌,代表我市国企形象的优秀企业。大力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推动市、区国企联合设立广州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基金。

  三是提升混改质量和效果。坚持“混资本”和“转机制”相结合,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引入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投资者为主,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扩大融资渠道、拓展业务空间、延伸产业链条,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指导意见,在监督管理、党的建设、干部管理、薪酬考核、董事履职等方面实施具有针对性、体现差异化、符合企业实际的监管措施。

  (三)聚焦产业发展提升招商实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发挥国企招商主力军作用。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努力实现“资本运作+产业投资+载体建设+项目运营”全链条招商。筹集资金组建总规模千亿级的产业母基金、创投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力争形成超万亿规模的产投创投基金群,构建“以投促引、以投促产”的产业投资模式,加快引进符合广州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产业。积极参与“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强与省属企业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做实国企穗港、穗澳合作项目,发挥越秀集团地方驻港企业优势,搭建穗港合作桥梁,加快推进广药澳门国际总部建设,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二是打造现代产业发展平台。围绕优势产业打造国资现代产业片区体系,建设一批代表广州优势产业、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现代产业标杆园区。加快广药集团白云医药基地、广州工控南沙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建集团黄埔金博园区、珠实集团聚龙湾现代服务产业园、无线电集团二棉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国企参与村级工业园提升试点,盘活村级工业园及村级工业留用地,设立培育基金,为中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标准产业用房及综合配套服务。策划推进旧厂连片土地改造建设产业园,以企业旧厂率先改造带动周边旧城、旧村改造,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特色产业园区。

  感谢您对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广州国资改革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国资委
    关注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