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全市国资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建设与国资国企发展相融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相统一,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相促进,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在七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国有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成效明显。至2020年末,全市国企资产总额4.64万亿元、净资产1.22万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8倍和2倍。2016-2020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是12%、13%、9%、7%;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6%,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资产超万亿企业1家、超千亿9家,营收超千亿2家;拥有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9家;广汽集团列“世界500强”第206名,比2015年上升156名;广药集团连续9年蝉联中国制药企业百强榜第一位。
——国资国企改革系统深入。构建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出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打造“两类”公司、“双百企业”5家。累计推进逾500个混改项目,共引进各类非公投资者1.6万余户,涉及投资额超800亿元,二级及以下企业近六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广汽集团层面完成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二级及以下企业不断扩大职业经理人试点范围,区属国企普遍试点市场化选人用人。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9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试点。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升级。实施19户企业重组整合,推进市属国企港口、金融、出租车、食品产业等专业化整合,依托广汽、广药、无线电等龙头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2020年,资产、营收、利润规模前5位的企业分别占市属企业总额比重达83%、72%、77%。区属国资重点集聚资源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金融、文创与旅游等特色产业集团。
——国有资本运作扎实高效。新增(含收购)上市公司8家,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31家;完成11家(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定向增发,涉及资金约600亿元。拥有国资国企创新基金等114支国资基金,合计投资项目684个,累计滚动投资超1000亿元。越秀集团出资30亿元重组辉山乳业,广州工控收购山河智能、金明精机2家上市公司及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围绕产业链延伸布局均完成多个收购项目。
——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国地方国资中首创“政策+联盟+基金”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市属国企研发投入翻番至2020年的147.5亿元,年平均增速16.2%,研发强度(R&D统计数/GDP比重)上升至3.22%;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9%,比2015年提高23.4个百分点。截至2020底,市属国企拥有各类技术和工程中心516个(其中国家级39个)、高新技术企业258家,分别比2015年增加204个和150家,高企数量占比约8%,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比重;拥有科技人员超4.1万人,建立了12个院士工作站,聘请中外院士40名。广汽、无线电、广药、广州地铁等集团多项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国企保障支撑作用更加坚实。市属国企国资收益上缴比例从25%增加至30%,5年累计上缴税费和国资收益3,260.2亿元;承担全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额屡创新高,2020年完成投资额占全市超1/4。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服务城市发展,以广州港集团为龙头完成省内8个港口资源布局或整合,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第五(内贸集装箱居全国第一);广州地铁集团建成开通531公里地铁线路,居全国前列、世界前十,运能利用度全球第一,承接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承担全市98%生活垃圾处理任务、89%的公共交通出行及大部分的天然气和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承载广州市域高快速路78%的通行量、85%的货运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州国资系统承担了3省(自治区)5市(自治州)181条村扶贫、31个村乡村振兴帮扶任务,“十三五”共投入帮扶资金88.57亿元,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脱贫率达100%,乡村振兴惠及1.6万多户、7.1万多人;广药集团及广州交投驻村干部分别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称号,南平静修小镇项目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3项国家荣誉。
——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出台国企党建制度文件20多份,落实企业党建进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配备专职副书记、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四个百分百”。创新开展“机关+企业”“国企+民企”联学共建,打造覆盖国资系统的一体化国企党建运营服务平台,创办全国首个国企党建学院。11家国企项目获9个国家级、7个省级、19个市级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奖,“一企一品”打造36个国企党建品牌(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巡察工作机制,市委巡察实现对市管企业党委全覆盖;市国资委党委巡察基本完成对二级重要子企业全覆盖;10家市管企业党委开展内部巡察试点。
2020年,广州国资系统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国有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9490.9亿元、增长13%,利润总额722.6亿元、基本持平。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完成“双百企业”“两类公司”授权放权,广汽集团、广药集团获评国务院“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A等级。地铁设计院A股IPO上市,广州银行上市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广汽集团实施A股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开发区国资局推进4家企业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累计完成出清僵尸企业875户、出清率为99.5%,累计“压缩精简”各级企业1371户,100%完成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23.6万人。
二是着力调结构促创新,优化创新链产业链。组织编制市属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重组市属食品产业资源打造食品龙头企业,研究推进市属文旅资源整合。加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形成19宗首批拟整备地块方案,加快推进聚龙湾项目、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等建设;开发区国企全面参与本区“三旧”改造项目52项。指导珠实集团推进并购苏交科。广州港集团外贸航线新增9条达120条。新增研发机构43个、科技奖励444项、发明专利562项。出台重振市属国企老字号若干举措。
三是着力优职能强监管,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印发章程管理操作指引;累计完成21家规范董事会建设、4家企业合规管理试点验收工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广州国资监管大格局,推动区级国资加强镇街企业监管。建立监管提示函和通报机制,出台市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强企业境外国资管理制度,依托广州产交所打造“国有企业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指导企业化解高负债。
四是着力落实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参与大湾区建设,广州工控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广药集团设立澳门总部。扎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全市国资坚守疫情防控前线、支持抗疫医疗一线、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民生需求,累计捐赠款项及物资1亿多元,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志愿者167万人次。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出台支持引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稳经营的六条考核激励措施;大力降本增效,市属国企三项费用同比减少5.7%;2家市属银行累计向防疫企业及受困企业发放贷款1065亿元,惠及企业9046户;市区国企减免中小微企业3个月租金共19.3亿元、减免路费21.84亿元;组织国企招聘高校毕业生1.2万人。提高民生保障及公共服务质量,推进22家企业划转10%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全年地铁公交客运量31.64亿人次,8座新(扩)建净水厂建成投产,处理垃圾总量788.47万吨,建成机场第二高速北段、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州段与佛山段。
五是着力打基础强弱项创品牌,促进国资国企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印发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落实清单。28家市属国企全部制定党委研究决定事项和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番禺、南沙等区属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工作要求进公司章程;完成4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培育创建20个党建品牌和12个党建基地,新增2家市管企业党校。市管企业与近300家民营企业实现“党建联姻”。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及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广州国资国企总的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根本,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高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广州国资国企成为改革创新引领者、产业升级赋能者、基础设施建设者、美好生活服务者,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5年将着力推动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国有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二是国资布局结构实现新突破。三是国有资本运营实现新突破。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五是国企党建实现新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国企改革关键之年,广州国资系统将围绕“做大增量、做活存量、防范风险、提升质量”主题,把握大局大势、精准识变谋变、主动化危为机,突出改革重点、强化创新驱动、调整发展模式、优化国资布局,努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一)加快改革进程,释放发展潜力。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企业改革主体责任,力争今年完成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逆向混改、二次混改,指导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双百企业”职业经理人试点扩面,实施监管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先支持“双百企业”、新业态和新兴成长类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和股权分红激励。修订完善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分类分批推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出台《广州市支持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品牌振兴实施方案》,设立老字号品牌振兴基金,推动老字号差异化改革和发展。
(二)发力“四新”经济,完善产业生态圈。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布局未来前瞻性战略性领域。通过同业整合、产业链整合、专业化整合等优化存量,推动国有资本要素资源加速向主责主业集中;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突出抓好“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全面实现“智慧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推进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
(三)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等作用,建立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选取重点科技型企业先行先试,探索突破工资总额、员工持股和人才培养等创新机制障碍。支持引导企业加大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
(四)深化职能转变,提升监管效能。继续推动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加强分类监管、分类发展、分类授权、分类考核。有序推进区属及镇街企业资产盘活、资源重组、清理撤并等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全覆盖,开展第二批试点企业的合规建设。打造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社会监督协同衔接的综合监督格局,强化集团对子公司的纵向监督和业务板块的专业监督。
(五)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助力“双区”建设及“双城”联动。打造新兴产业导入和运营平台,支持企业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聚龙湾创新产业园等五大园区,培育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六)抓党建强保障,增优势促发展。组织开展国资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机关+企业”“红联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研究制定企业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和工作指引、市管企业党建责任制考核办法,全面加强二级以下国企党建工作,深化“有令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激励企业家干事担当。开展对16个二级企业党组织机动式巡察,持续加大国企反腐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