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下旬广州遭遇三年最严重的一次新冠疫情突袭当口,广州工控一支600余人的抗疫战队,坚守在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康鹭片区最前线。
广州工控抗疫战队有序引导海珠康鹭片区16网格转运“阳性”病例
11月9日,广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康鹭片区网格提级管理工作,并明确广州工控作为8家集团企业之一承接康鹭片区网格16的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 “包干”任务。
当日晚上,广州工控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千定,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景广军,以及集团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人员,紧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包干”工作,立即收拢队伍,明确“三部七组”指挥体系,总指挥部设在集团总部,由集团党委书记亲自坐镇;按AB角配置双指挥的战略,派出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福铸和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亦武直接进入现场指挥作战;成立16网格一线指挥部、前线指挥部2个指挥部,建立起16网格疫情防控的“指挥中枢”。指挥部当日起实行集中办公、24小时值守制,并启动通宵作战计划。
集团紧急召开承接康鹭片区16网格疫情防控“包干”任务会议
这一晚,广州工控总部大楼灯火通明。当晚集团党委充分发动下属29个二级企业,组织138名业务骨干进入16网格参与作战。近10名具有封控区服务经验的中层干部奔赴总部,共同研究队伍组成情况,以抗疫老兵带新人的方式,对138名志愿队伍进行整编,务求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一晚,刚刚从花都区凯旋的广州工控疫情防控抗疫先锋1队以及在海珠区红卫片区服务告捷的广州工控疫情防控抗疫先锋8队,共计83人主动请战,加入16片区参与作战!
“战疫有我!有我必胜!广州加油!工控加油!”次日上午8时,一声声嘹亮的口号,响彻岭南V谷的上空,132人的广州工控志愿者队伍从集团总部整装出发。
集团领导为首批进驻16网格的132名志愿者队员作出发动员
为了加强网格战疫工作的党建引领,及时在战疫前线成立16网格临时党支部,内设7个党小组,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前战:摸清作战地形图
“16网格由于社区基层服务人员大多因涉疫被送往方舱或隔离酒店,我们现在手上拿着的数据都是几天前的了。我们必须要一家一户去扫,才能知道当前的真实情况。”这是前线副网格长赖维斌现场布置安排大家做的第一件事。
“我们刚进入网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所在网格居民数据底册。数据底册做好了我们后续的工作才好开展。” 初到网格,一切都不甚明朗。负责扫楼的史欣刚组长带着扫楼组的同事一起,讨论到达片区后的第一项工作安排。
“你好,我们是社区的志愿者,请出示穗康码,我们登记一下信息。”“家里人有没有老人、孕妇、小孩、长期病患者?”“家里现在有没有人不舒服?”……
在刚进入网格的前3天,扫楼小组的60名同事,2人一组,跑遍了这个片区的212栋楼宇,平均每人每天需要扫7栋楼。突击队员说,他们在扫楼的时候神经都是紧绷的,因为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阳性人员还是阴性人员,心里总是悬着,也就只有扫完一栋楼回到大街的时候可以喘息一下,紧接着又要进入到下一栋楼的排查中......
刚完成任务的志愿者在路边小憩
“因为这里是高风险区,大部分的居民是要求足不出户的。我们后续无论是配合医护上门做核酸,还是派发物资都是依托我们现在排查的数据底册。所以无论我们前面这两天怎么辛苦,压力多大,都必须先把底册建起来。”负责前期信息情报的陈恨水组长说。
3天时间,扫楼队员们历经3次扫楼,终于摸清了网格内212栋楼、3876个居民的情况,并且绘制出楼栋住户人员分布图、网格居民来源地数量分布表、网格战疫队员包楼定户图以及集团战疫指挥组织架构图等“作战地图”。在此基础上,一线指挥部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快查快转、包楼定户、严管厚爱”的“作战方案”。
队伍出发前对照作战地图进行任务部署
追击:扼住病毒传播咽喉
“我们必须和病毒传播赛跑!马上开始全员核酸,将病例找出来!” 16网格前线总指挥王福铸传令道。11月11日起,网格内核酸检测组与扫楼组并线作战,同步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和扫楼工作。
“做核酸的医护人员不足,街道表示没法帮我们安排更多的人过来了,怎么办?”核酸组组长曾维兵向一线指挥部反馈。“马上报告海珠康鹭片区指挥部,能不能接受我们从集团下面广钢新城医院调配医生到前线来支援。我们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全员核酸做深做透、一个不漏。”网格指挥部副总指挥周亦武提出。很快海珠康鹭片区抗疫指挥部同意,广钢新城医院14名医护人员随即奔赴16网格支援网格全员核酸工作。
这一边厢,是网格内密锣紧鼓进行全员核酸工作;另一边厢,是前线指挥部7×24小时对前方核酸检测情况与网格扫楼的数据、上级部门统计的疫情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
16网格前线指挥部根据大数据分析连夜更新网格作战图
“从10日至14日的阳性病例增长数据和转运人数对比可见,阳性病例社区滞留是当前病例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向区协调更多力量加快转运工作。”前线指挥部数据分析师刘绮敏结合网格增长数据指出。“从14日至16日的地理空间分析图对比可以看到,目前东约一巷至东约九巷疫情呈现蔓延趋势,相邻楼宇相互影响效应明显。”来自地图分析师孔涛分析。
“街道反馈的新的阳性数据出来了,我们马上进行分析!”不断迭代的前线数据、动态变化的分析图纸、持续推进的分析研判、此起彼伏的电话通信……构成了集团战疫指挥部的生动写照。分析师们吃住都在指挥部里,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睡一下,数据一来又马上投入工作,分析师们说“我们这条件比前线好多了,我们一定要全力辅助好前方冲锋的队员作战,让他们对自己的战场有更清晰的了解。”
大数据的分析为集团战疫指挥部研究是“先夺取一城还是夺取全域”提供了决策底气。“立即通知前线,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推进转阳工作,另一方面要关注可能存在人员违规流动和气溶胶传播情况,要严控社区流动,同时进一步加强消杀工作。”集团前线指挥部刘挚民及时向一线指挥部转达了总指挥部的决定。
巷战:全力保障居民生活
“我们现在的片区有3800多人,已经封闭在网格10多天了,吃喝全靠我们保障,我们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分配物资一个也不能少。”负责物资配送组的刘小忠表示。
18日一早,位于海珠区康鹭片区16网格的志愿突击队员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物资派送工作,他们今天的任务是给管控区老弱病孺等特殊人群的补充物资包。“发货组10人,三轮车运输组8人,派送组每组10人,共8组……”在每次16网格物资配送任务开展前,带队队长都会将任务切分,指定好每一条巷子对应负责的小组。
志愿者克服通道狭窄不平阴暗等困难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
得益于去年在荔湾区白鹤洞街的抗疫经验,集团党委甚至还提前将8台电动三轮车和1台观光电瓶车随队带到网格内,以快速、高效支持突击队的物资配送工作。这些配送物资的房子基本都是村民的6—7层高的自建房,没有电梯,队员每天需要穿着大白服,背着5、6公斤重的物资走在狭窄陡峭的楼梯上。每天负重爬40-50层楼的运动量对于平常不怎么参加体育运动的队员来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
“好几个队友出现气喘气促的情况,但在高风险区服务的他们不敢轻易卸下他们的装备,只能趴在楼梯的扶手上缓一缓。”突击队员李凤鸣说:“我还算是好的,因为我不会出很多汗,很多男生因为一直在出汗,汗水就留在‘大白’防护服里,仿佛是拎着2个水袋在走,越走身体越重。”
作为16网格居民物资保障组的一员,张钧与另外4名队友共同组成了一支“摩托小队”。“我家老人需要降压药!”“我家孩子肠胃炎,拉肚子了!”只要居民有需求,队员们就会有响应,“摩托小队”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2趟,骑着电三轮和电动车往返于16网格西门岗、东门岗和康乐小学取药点等3个物资药品聚集点,将一批批物资、外卖和药品送到居民手中。作为封控区群众的“勤务员”,医疗应急组的同事基本都是轮班睡在指挥部里,随时响应居民的医疗需求。
广州工控战疫志愿“摩托小队”在16网格给居民配送物资和医药
“开始的时候,对片区的地形不熟悉,很多楼栋都不知道在哪里,我们只能够在巷道里不断穿梭,逐栋逐栋楼看,有些巷道比较窄,车子也开不进去,只能走。心里面又很着急,毕竟是送药,怕居民等久了。”张钧说。
在封控区持续的上门服务、每天与阳性或红码人员面对面,消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志愿者每派发一家就会使用酒精自行消毒一次,但每次出任务回来16网格的消杀组还是会为队员进行全方位的消杀。“队员的健康管理也是我们支援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不能忽视,这将影响到我们队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后续能否持续提供服务。”消杀组组长郑刚表示。
除了冲锋在前的一线服务队员,在抗疫先锋队里还有一群特殊的队员,他们主要负责为一线抗疫先锋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午饭到啦!”“这两天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快,各队赶紧派人来仓库领取冲锋衣,不要着凉!”“洗发水、沐浴露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用完的来我这登记!”后勤补给组的陈敏仪在志愿者群里吆喝。她介绍,集团总指挥部后勤保障组每天询问队员需求,如果志愿者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也可同步告知,集团会统筹解决。“一线志愿者只管在前方冲锋陷阵,其他的问题就交给我们后勤保障人员!”陈敏仪笑着说。
鏖战:不破楼兰终不还
11月17日晚,根据海珠康鹭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16网格的“转阳大战”正式打响。
“请准备好7天的个人用品,等候我们通知转运。”“可以带个人药品的,您需要肠胃药?我们这边咨询医生后给您带上。”接到转运名单后,网格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以一个一个电话、上门确认抗原检测结果的方式,完成对转运居民信息的初步核对工作,同时回答居民关于转运的种种问题。
18日凌晨4时,16网格副指挥长王宇翔带队赶到转运现场指挥踩点。与此同时,突击队队员已经上门,引导第一批收拾好行装的居民出门,来到指定转运地点。
“请问防护用品带够了吗?”“这是面屏和口罩,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您需要热水吃药?请稍等,我们让从指挥部出发的同事带过来。”“请注意手部卫生!”对已经抵达转运现场的居民,广州工控突击队队员逐层设置了关卡以分开人群,并派发所需防护用品,回应居民关切。
志愿者在安抚待转运的居民情绪,指引他们耐心等待、有序上车
“安抚好待转运的居民情绪,指引他们有序等待、有序上车,是整个转运工作最关键、最费劲的环节。”已经在封控区驻守30多天的志愿者王宁宁解释,队伍前端志愿者需要确认等待转运的居民情况,确保他们都戴好了防护用品,为其局部消毒;后端志愿者要及时确认车辆抵达情况,减少居民等待时间。
大巴来了,安静等待的居民骚动起来。突击队队员杨煦守在大巴门口,请上车居民再出示健康码,作最后一次确认。“不能松懈,一点都不能松懈,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不能同时转运,红码绿码人员要分开,感觉看久了,我眼前都是花花绿绿的码了。”
广州工控16网格战疫志愿者在网格阳性人员登车前作红码确认
居民是关注的重点,但队员也是。口罩和防护服的防护时间是有限的,广州工控战疫突击队八队小组长邓丽英掐着闹钟,绷紧每根弦,催促小队轮换。“指挥部就在转运现场步行15分钟外,为了保存体力,也为了及时更换防护服,差不多到点,我们就要轮换一批队员。”
“16日晚到17日近午,第一批投入转运工作的志愿者撤下,下一批接力顶上。”邓丽英说,“但是往往老队员是没办法歇息的,因为新进来的志愿者力量对转运工作不一定熟悉,我们必须带着新队员走,保护好战友。”
“居民一批批地走,铁打的志愿者原地驻守。从16日晚,到18日结束这批次转运,整整48个小时,我们都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邓丽英嗓子嘶哑。实在困得紧了,轮换下来的志愿者连15分钟步行去指挥部的时间都要省着,就地倒下打盹。
披星戴月,终得曙光。这一次48个小时的转运攻坚硬仗,从前期联系核查信息、上门引导、下楼转移、现场维持秩序分流,广州工控投入近300名突击队队员,目前已基本完成网格社区转运阳性病例任务。
半个月来,历经5次增援,广州工控进驻16网格的队伍从最初132人增加到611人,他们风雨兼程、夙夜奋战,只为早日还康鹭居民一片安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