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长者助手 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广州国资

〔2006)第2期(总第2期)

来源: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06-09-18 00:00:00
浏览量:
-

    【编者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创新则兴,守旧必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条铁律。国家 “十一五”规划更是把自主创新摆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期介绍的广州无线电集团和珠江啤酒集团,虽然行业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为人先,通过自主创新赢得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推动了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大发展。刊登他们的做法是期待有更多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求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为我市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坚持改革创新,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广州无线电集团


广州无线电集团的前身广州无线电厂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早期军工电子企业,主营无线电通信导航设备制造,曾隶属国家电子工业部,1985年下放广州市人民政府管辖,90年代初濒临破产边缘,是广州市四大重点特困企业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十余年的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专求强,以强求特,夯实基础,做强做大”战略理念,不断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平均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经营规模和效益取得大的跨越,已发展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和20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基地等殊荣。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创新是企业构筑持续竞争优势之关键

集团作为高科技企业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关键位置,按照“研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通过不断加大人才集结、资金投入力度,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等建立了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团近五年共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33项,其中23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广东省科技进步、广州市科技进步等奖项,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企业主导产品实现更新换代,平均每年新产品率达80%以上,实现了集团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由短波到超短波再到中长波、产品由单机到系统集成、技术由模拟到数字的不断跨越,以及集团在金融电子领域由ATM(银行自动柜员机)到TVM(轨道交通自助设备)领域的突破。2004年度集团荣获国家级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广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集团主要成员单位海格通信和广电运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奠定的行业优势充分证明不断坚持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海格通信在成立之初,就以“追求永续经营”为宗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使技术由弱变强,由原来短波、导航领域、船用产品3个产品线/16个产品拓展至目前包括短波、中长波、超短波、系统集成、高速数据电台/数据链、网关/多信道电台、导航定位、船用电子、升空平台9个产品线/112个产品,多项产品填报国内空白,奠定了海格通信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从而取得市场领域的不断突破,目前海格通信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均超过30%。

广电运通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金融类自助产品(ATM)开发为核心,将金融电子产品系列化,积极利用市场或技术的相关优势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年均新产品率超过90%,在ATM单张出钞机芯和存钞机芯、钞票识别模块、加密、打印、通信、光机电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不断突破,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多项突破的ATM生产制造企业。公司主导产品ATM终端(银行自动柜员机)由当年产量40台、销量18台起步,发展到2005年的产、销量近2000台规模,成为国内货币自助服务终端行业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影响力最强的专业生产厂家,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农行、中行、交行三大行总行入围评审的ATM供应商,2005年在农行是第一大ATM供应商,在中行是第二大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由原来不足1%提升到20%以上。2004年成功开发地铁自动售票机,并成功进入广州地铁四号线,在近期的竞标中进一步取得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项目和广州地铁5号线的初步突破。

二、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然后体现在具体策略与方法的适应性变革。集团由濒临倒闭的国有老厂,迅速发展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

一是坚持有效发展的观念。集团作为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思想在相当程度阻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员工普遍缺乏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用人能上不能下,分配平均主义,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以至于90年代初期陷于经营困境,濒临破产。危机关头,集团痛定思痛,提出“企业的目的不是生产,是盈利”、“企业的唯一出路在于改革,早改革早主动”,并想方设法转变国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是职工的家,企业应该负责职工的终身制”旧观念,树立全面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集团通过观念的转变,调整了经营思路,改革旧的粗放经营发展模式,由单纯强调产值规模增长,转向“集约的”“有效益的发展”经营模式,于93年果断终止了产值大户电视机、音箱、计算器等市场恶化销路不畅产品的生产,有效堵住了亏损的源头,先后逐步关停并转退出了一些亏损和劣势项目,集中精力发展有前景、盈利较好的通信导航产业,不断提升其经营发展能力。同时,集团通过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利用当时国企解困转制有关优惠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妥善解决了富余人员安置问题,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坚持“有效发展”,对集团而言,意味着正式告别沿袭了几十年的国有企业粗放经营发展模式,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集约型经营发展模式。

二是确立以专求强的战略。90年代初期,集团经营项目高达30余个,资源分散,主业不强,发展缺乏后劲。为此集团对各经营项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提出了“以专求强,以精求特,夯实基础,做强做大”的战略方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突出核心业务和发展重点,正式明确提出将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于国防、金融、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经营,逐步退出竞争激烈的普通民用消费产品市场。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从1993年开始,整整用了10年时间,先后关停并转20多个经营单位或项目,将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通信信息产业和金融电子终端产业,并适度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调整使集团从过度竞争的行业和经营领域中摆脱出来,逐步退出了对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较弱、缺乏发展前景的项目的经营,集中资源做专做强优势项目,并通过适时拓展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如98、99年,集团先后拓展了广电运通、广电林仕豪等新项目,进入金融电子和汽车模具行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十五”期间,集团充分立足发展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经营思路,进一步做专做强现有项目谋求技术竞争优势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海华电子立足海事通信导航领域成功实现“二次创业”,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广电运通立足金融电子领域,迅速打破国际品牌对我国ATM市场的垄断瓜分,成功使ATM平均价格由40万元左右降至20万元以内,为国家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具有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

三是铸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组织氛围和精神状态,其作用在组织内部是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在组织外部则是一种影响力。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从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执行力三个方面来构建集团企业文化,着力营造企业“有容,有衡,有序”的文化氛围:“有容”,即思想意识上,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共同合作,共同配合,齐心协力,围绕大的目标,做共同的事情;“有衡”,即规章制度方面,要求真务实,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序”,即执行力方面,强调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明确责任和目标,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通过近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明确了企业使命和企业目标,形成了“专注执着,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等层面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海格通信凭借“追求完美,创过程精品”理念,迅速战胜强劲对手,确立无线电通信领先地位;广电运通凭借“军工科技,国际品质”一跃成为我国ATM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广电房地产凭借“精心策划、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营销、精心服务”以小搏大,以独特的岭南民居风格理念,由广州走向武汉等其它省会城市,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三、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活力之源

近十年来,集团认真总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明确了改革发展方向,即:企业改革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产权制度入手,有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问题。自1995年开始,通过进行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初步搭建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体制平台和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极大程度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全面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有效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劳动、人事和分配激励机制,实现了用人的社会化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打破了传统用工“终身制”、用人“论资排辈”以及分配“平均主义”制度,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合理流动机制、用人“能上能下”考核聘用制和分配“能高能低”的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对集团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集团目前有博士20余名,硕士增加到250余名;员工平均年龄31.7岁,其中35岁以下的员工达到74%,员工知识、年龄结构得到质的改善,实现了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使集团轻装上阵,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集团自2000年以来逐步将教育、医院等企业办社会职能与企业剥离,移交当地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集团离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企业员工住房实行了货币化分配;企业原生活后勤单位实行了社会化经营等。

三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坚持敢为人先,先后采取改革转制、合资合作、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集团各经营实体的多元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搭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期间,集团重点对技术含量高、经营风险大、人力资本作用突出的部分经营实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国企改革精神和政策,大胆创新,将其转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并实行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在持股过程中不搞全员持股,重点向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倾斜,通过持股将职工利益特别是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有效建立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实行骨干员工持股在很大程度抵制了行业间对高端人才相互挖角的风险,留住了企业发展所需关键人才和骨干,同时有利于引进企业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集结,进一步拓宽、拓深集团技术领域,实现市场的不断渗透,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快速增长。如海格通信在一些领域没有相关技术积累的情况下,“白手起家”,通过凭借领先对手的体制、机制平台,集结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迅速拓展相关技术领域,实现了由短波向超短波和中长波,由单机向系统集成,由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跨越。

未来五年,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专求强,以精求特,夯实基础,做强做大”发展理念,专注提升现有产业和经营项目,拓宽、拓深现有技术和市场领域,培育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效实现集团的快速发展和向更高层次的跨越。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将主要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为国内行业内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集团发展为国际性的、行业竞争优势更为明显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经营规模超过60亿元,跻身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50名之列。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于1985年建成投产,是一家以啤酒业为主体、以啤酒配套和相关产业为辅助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广东省和广州市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成立20多年来,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不断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啤酒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积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年生产能力突破150万吨,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啤酒酿造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珠江啤酒是中国三大啤酒品牌之一,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珠江啤酒的单一品牌销量居全国同行前列,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在中国啤酒行业中享有“南有珠江”的美誉。

一、自主创新是构建企业核心技术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啤酒的诞生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啤酒行业是一个古老而传统行业,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它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吸收科技进步的成果,不断创新发展,当今世界啤酒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焕发出浓烈的现代化气息。纵观国际啤酒业,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创新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珠啤集团建厂之初就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建厂原则,时刻关注世界啤酒发展动态,相继引进消化再创新出“快速发酵工艺”、“高效糖化技术”、“亚热带地区纯生啤酒生产控制技术”、“啤酒有害菌监控技术”、“错流膜过滤取代硅藻土过滤技术”等20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奠定了珠江啤酒在我国啤酒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珠江纯生啤酒的诞生就是例证。1997年,珠啤集团率先推出了我国第一瓶珠江纯生啤酒,打破我国原来熟啤酒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我国瓶装纯生啤酒的先河,推动了我国啤酒行业的全面技术革新。今年2月28日,珠啤集团召开自主创新工作会议,分别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比利时英博集团,以及我国啤酒技术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借用国内外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月31日,珠啤集团与德国克朗斯集团签定协议,珠啤集团再投入1.3亿元引进第四条纯生啤酒生产线,将珠江纯生啤酒生产能力扩大到35万吨,进一步巩固我国纯生啤酒产销量最大品牌的地位。1997-2005年,珠啤集团累计产销珠江纯生啤酒90万吨,创造销售收入40.32亿元,创造利税12.56亿元,其中利润6.35亿元。6月5日,珠啤集团率先启用错流膜过滤取代硅藻土过滤技术,该项技术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是我国乃至全球啤酒酿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外,珠啤集团还率先推出了采用上面发酵啤酒酵母经独特的上面发酵工艺精心酿制而成的珠江ALE啤酒和瓶内含有活酵母的珠江白啤酒,通过自主重新不断推出的高新产品成为珠江啤酒的核心技术之一,奠定了珠啤集团在中国啤酒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二、自主创新是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节约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上世纪末,珠啤集团就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啤酒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因此,珠啤集团狠抓自主创新,全面采用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能耗水平低、污染物排放少的先进工艺,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有效控制能源、资源的消耗,抓好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珠江啤酒的主要能耗指标如水耗、酒损等步入了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行列。如节水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生产过程中蒸汽、热水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自来水60万吨。2005年啤酒产量比2002年增长62.31%,而用水量仅增加9.3%,吨啤酒耗水从6.07吨下降到4.99吨,低于国内平均水平10.24吨和国际平均水平5.6吨。如电耗方面,2005年啤酒产量比2002年增长62.31%,而总用电量仅上升18.11%;而2005年吨啤酒耗电比2002年下降10.38%,现为82.17KWH/吨。目前企业的吨啤酒综合能耗仅为82.45公斤标煤,啤酒损失率也仅在4%以下,各项主要能耗指标居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酒糟、废酵母等的回收利用,既创造了经济收入5000多万元,又实实在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珠啤集团投入近2500万元改进污水处理工艺,经过处理后的污水COD平均低于60 mg/l,BOD低于30 mg/l。而且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有害气体加以处理,有效地减少了H2S等有害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珠啤集团还投入1300多万元重点对热电厂锅炉脱硫除尘系统和烟囱进行改造,将烟囱高度从原来100多米降低到60米以下,改造后的烟尘浓度小于50mg/ m3,脱硫效率达7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低到1000mg/m3以下,实现无烟排放。今年6月5日,珠啤集团投入1200多万元研究的错流膜过滤取代硅藻土过滤技术成功启用,该技术具有确保产品质量、高效率、低损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是我国乃至亚洲啤酒酿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啤酒酿造技术首次与国际同步。应用错流膜过滤技术,每吨啤酒的过滤耗水量比硅藻土过滤下降25%,过滤酒损下降80%。

继2003年8月成为全国啤酒行业第一家、也是广东省工业企业首家全面通过清洁生产验收的企业;2005年10月,珠啤集团荣获我国环保最高荣誉—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三、自主创新是保持企业良好效益的法宝

自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火车头,更是保持企业良好效益的法宝。珠啤集团虽然不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啤酒企业,但却是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珠啤集团建厂之初,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快速发酵工艺,将发酵周期从传统的30多天缩短为12天,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创造的效益非常可观。在历期的技术改造中,珠啤集团引进了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先进设备,如2001型压滤机,每天糖化能力从原来8锅提高到12锅,生产效率提高了50%;如震动膜过滤机,通过压榨回收废酵母中的啤酒,重新用于发酵,改变了从前将没有经过处理的不再用于接种的废酵母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的做法,既使污水处理减轻了负担,又降低了酒损,使酒损从原来10%以上降到目前的3.99%,每年产量就可多回收近10万吨啤酒,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今年7月26日,糖化热能回收利用项目和变压器低压回路节电改造项目正式投入运行。糖化热能回收利用项目投入运行后,不但可节省了蒸汽使用量,降低了蒸汽损耗,缩短了升温时间,减少煮沸总占锅时间,生产效率提高了16.7%,每天糖化从12锅提高到14锅;而且一年还可以节省蒸汽22000吨,创造300万元经济效益。总投资为450万元,预计2年内就可收回成本。变压器低压回路节电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节电率达6%,一年就可节约用电540万度,可以创造300多万元经济效益。而沼气回收利用项目已经签订设备合同,计划8月份开始安装,估计每年可产电750万KWH,创造经济效益500万元。

今年,珠啤集团又确定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创节约型企业年”活动,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落实,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下设资金支出单元、生产单元、销售单元、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等八个专业活动小组,制订了产销量、产值效益、三元成本、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理财等六大类目标,每个专业小组都有具体的考核指标,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将“创节约型企业年”活动与提高效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施“三元”成本管理法、推进循环经济等五大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创新性的提出了“三元成本”管理法,通过监控、考核等手段来控制资金支出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三个“单元”的成本费用支出。上半年,因提高产品一下生产线就直接送到客户仓库的比例,在产量提高14.87%以及由于市政建设用地使仓库面积减少16.82%的情况下,仓储费用同比下降184万元;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10.84%。通过管理创新活动,今年以来,在竞争对手利润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珠啤集团仍保持了利润增长的态势。



 

顾问:赵小穗 张连广

总编:陈海如 编审:张蕴坚 刘有贵

本期责任编辑:付一民 电话:831257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国资委
    关注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