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领导指示】
● 朱小丹书记充分肯定珠江钢琴集团工作提出新要求
【工作调研】
● 广州市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国资动态】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
【领导指示】
朱小丹书记充分肯定珠江钢琴集团工作提出新要求
4月11日,朱小丹书记在珠江钢琴集团《关于相关古琴保护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感谢你们所做的工作。珠江钢琴又取得突破性的新发展,令人欣喜。望再接再厉,进一步增强“珠江钢琴”的品牌效应。
【工作调研】
广州市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 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十五”期间,广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经济总量稳步提升,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竞争力不断提高。到2006年底止,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1945户、职工人数26.46万人,资产总额3642.8亿元、净资产1183.1亿元。2006年,全市国有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015.2亿元、利润105.8亿元。
一、广州市国有企业的发展特征与竞争优势
(一)依然保持一定的区域性主导地位
目前,广州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保持较高的份额,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3强,具有较强的地域控制力和经济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市政基础、公用事业等行政管制性较强的行业具有绝对控制优势,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如供水、供气、电力供应、公交运输、地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行业等。在竞争性比较充分的行业领域,如汽车、电力、医药、钢铁、商贸旅游、建筑等行业,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基本上也是国有企业,国有经济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当然,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市政府的行政性管制和早期给予市属国有企业的资源禀赋,随着政府对经济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国有经济对这方面的依赖逐步消失,与实力雄厚的国际资本相抗衡的有赖于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
(二)具有应对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市场化程度较高
广州市地处改革前沿阵地,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更高,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具有先发优势。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国有企业,最早面对市场经济环境,较早加入国际化竞争行列,在与跨国公司进行资源竞争、市场竞争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磨砺了意志,锻炼了队伍,形成了较高的市场适应能力。企业的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
(三)发展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目前,我市国有经济已培育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集团已跻身全国企业500强行列;在广东省企业100强中,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了16户。在我市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医药、电力、重型机器设备、造纸、啤酒、乐器、建筑、大型百货、高端星级酒店、会议会展等行业和市政公益性产业领域,规模实力位居前列的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汽车集团、发展集团、广钢集团、广药集团、广重集团、珠啤集团、钢琴集团、建筑集团、广百集团、友谊股份、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等已成为我市的行业佼佼者。一批企业不断跻身全国行业发展前列,已在国内或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广州汽车集团2007年预计完成销售汽车51万辆,销售收入1071亿元,利润总额108亿元,是市国资委下属首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企业集团。1-10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972.26%,高出全国行业平均水平600个百分点。目前,该集团为了加大汽车核心部件和整车的自主研发力度,专门成立了自主研发生产基地,谋求由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广州药业和白云山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在中成药、化学药、化学制剂、中药保健品、营养药和功能饮料等制造和销售方面的实力都位居国内行业前列,品牌市场美誉度较高。广州发展集团目前已由成立之初单一的电力业务发展成为以电力、煤炭、油品、天然气等为核心的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是广东省最大的三家电力企业之一。控制的装机容量198万千瓦,权益装机容量204万千瓦,2006年销售煤炭718万吨,其中市场煤经营量达375万吨,占广东省市场份额11.68%。
全市国有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现已达到11家,还有大量具备上市条件的优秀企业正积极筹备到A股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市属国企A股上市公司行业竞争力状况表
统计日期:2007-09-30 单位:亿元
上市代码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总股本
实际流通股
总资产
行业排名
主营收入
行业排名
净利润增长率
行业排名
600098
广州控股
电力
20.59
6.8
142.61
11
51.46
10
82.76%
12
000523
广州浪奇
家常用品
1.73
0.94
6.61
3
6.31
2
-
4
000522
白云山A
化学制剂
4.69
2.85
27.85
9
20.28
7
105.77%
9
000524
东方宾馆
酒店、度假村
2.7
1.31
7.77
13
2.12
12
14.36%
12
000893
广州冷机
工业
2.22
0.88
12.99
23
10.93
14
-
52
000987
广州友谊
多元化零售
2.39
1.15
16.78
17
16.01
12
26.8%
23
002152
广电运通
电子设备与仪器制造
1.43
0.29
12.15
26
4.77
29
158.48%
8
002187
广百股份
多元化零售
1.6
0.4
12.31
24
19.43
9
-
35
600332
广州药业
药品零售
8.11
1.63
61.5
2
90.97
2
17.36%
12
600894
广钢股份
钢铁
7.62
2.43
42.83
29
41.8
28
748.5%
2
600684
珠江实业
房地产开发
1.87
1.3
11.79
71
1.92
62
40.46%
54
注:本表统计的行业范围为大分类,如广电运通由于资产和经营规模较小,行业排名(电子设备与仪器制造业)不高,但如细分到ATM机则在国内排名第一。
(四)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老字号”品牌
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品牌建设和无形资产培植方面成绩显著。目前,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名牌产品67个,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125个。商务部公布的首批434家“中华老字号”名单中,广东省共有22家,其中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了13家。在加工制造、进出口贸易、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勘探设计与咨询等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拥有一大批顶级资质;此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掌握着不少价值不可估量、非常难得的特许经营权。上述无形资产是市属国有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五)孕育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潜导产业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不断加大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力度。目前为止,我市国有企业已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3 家、省级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405项。2006年市属国有企业科技支出金额达7.7亿元。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金融、现代物流、会议会展、交通及市政基础等领域,我市国有企业已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潜导产业,如自主品牌的轿车、特种用途专用车、环保产业专用设备、重型机械装备、商用结算支付智能系统、光通讯核心模块、生物工程药物、汽车轮胎、轨道交通、重大市政基础工程营运项目、大型会议会展场馆等。这批产业项目经过多年的培植孕育现已不断成熟、正在起步或初具规模。它们在市属国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实现产业升级等环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打造市属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广日集团和知名国际环保企业合作,积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设备的生产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在环卫装备产业化潮流中先行一步,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广电运通公司的金融处理设备等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占有国内市场16.45%,国际市场1.2%,已经发展成为国内ATM机行业经营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国产品牌。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分散、合力有待形成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国有企业涉足行业过多,资源分散,竞争性领域资产过多。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均总资产为1.89亿元、平均净资产仅0.45亿元,市国资委直属企业资产规模超300亿元的仅2户,大部分在50亿元以下,集中度明显偏低。国有企业多而杂、小而散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企业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有待增强。虽然部分产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实力。但大部分市属国企基本停留在对国外产品的引进、制造和学习阶段,核心竞争力多在外资方手中掌握,市属国企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处于极大的劣势地位。
(二)管理层级多、产权链条长
在纳入市国资委监管范围、涉及国有产权的1493户企业中,三级及三级以下企业达978户、占65.5%,甚至存在六级、七级企业。管理层级过多,造成产权结构复杂,普遍存在经营决策缓慢、指令不通、市场响应迟钝现象,且存在企业管理机构的官僚主义作风。此外,存在大量无效益产出的纯管理型二、三级企业,形成多重代理,委托代理成本过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低。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运营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竞争力大大削弱,也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亏损、难以为继的根本性因素之一。
(三)部分“老字号”、高等级资质企业的无形资产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相当部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老字号”品牌以及高级别的经营资质,虽然市场价值较高,但拥有这些宝贵资源的企业缺少后续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还处于行业的弱势地位,长期处于亏损或低盈利的状态,发展后劲不足,应有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批“老字号”甚至长期处于沉淀状态,造成资源浪费。
(四)产权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纳入市国资委监管范围、涉及国有产权的企业中,国有独资和全资企业713户,占47.8%,比例偏高。在已产权多元化的企业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突出,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属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造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依然十分缓慢,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股份制企业偏少。广州市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目前只有15户(A股上市11家),而上海市国资委属下上市公司高达100家以上,差距巨大。
(五)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实际承受力不匹配。
国有企业长期承担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如在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高达2:1,个别企业甚至达到1:7以上,“企业办社会”的不合理负担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企业存在大量运营低效或根本不可能有效益产出的辅助性资产或非经营性资产等有影响。与国际,或者国内民营企业同台竞争处于劣势地位,且与企业自身实际承受能力不相匹配。不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和资金专注于企业发展。
三、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坚持党管干部和谁出资、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行以产权为纽带、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逐步取消市属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享受的行政待遇。根据经济地位、作用以及规模、效益等因素,逐步实现企业经营者从组织直接委派向市场选聘和组织考察任用相结合转变。
健全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提高市属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比例,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实现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离。探索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制度。完善董事会工作机构,董事会根据需要建立专业委员会,强化外部董事的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建立董事会选聘、考核评价、激励经营班子新机制。
完善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制度。实现市属企业全部派出监事会,加强外派监事会的监督力量。推进外派监事和财务总监一体化整合,引入市场机制管理监事会。完善外派监事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制度,有效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
2.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1)经营者任用与考核机制。
坚持招贤纳才的基本思路,让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担任直属企业高层管理者。坚持能上能下的基本原则,建立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和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考评方案具体化、考评程序规范化和考评结果实用化。考核结果要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和经营者的能力和经营业绩。坚持以长期绩效为主的原则,引导高层管理者注重长期行为、避免短期行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2)经营者年薪制
分配制度是激发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有效杠杆。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从有利于促进效益提高、资产增值、企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经营者年薪制。经营者的收入分配不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而且还要与经营者本身所作的贡献等因素挂钩,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奖优汰劣的作用。
(3)长效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企业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促使企业高层管理者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思考企业发展问题。重点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激励措施:一是股权激励,使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二是在岗激励与不在岗激励,在加强在岗激励的同时,探索不在岗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关心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三是企业后续发展人才的激励,鼓励现任的高层管理者积极培养和举荐企业优秀高管人才,尤其是在培育企业优秀高管人才方面给予更多的激励。
3.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
探索建立新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办法,根据国有经济战略规划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要求,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支出的预算制度,统筹兼顾,适度集中,合理安排国有资本收益支出,有效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分配权。国有资本收益主要用于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资本性支出和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费用性开支,创新使用方式方法,发挥国有资本收益对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调节功能和促进作用。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财务预算的编制,围绕既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推行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
(二)加大调整与重组力度,促进国有经济向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集中
通过调整重组,促进市属国有资产向有产业基础、有竞争优势、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或企业集中,提高产业和资产的集中度,优化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和结构。
1.划分“三大领域”明确国有企业发展定位
进一步加强对目前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现状和资产状况的分析,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对现有国有企业全面进行分析分类的基础上,按照重点发展产业、鼓励发展产业、优化发展产业界定的范围,逐户明确国有企业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汽车、医药、基础能源以及市政与交通基础等几大产业,将国有经济的有效资源重点配置到重点发展的产业,促进其优先发展;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发展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新型服务业,着力培育国有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竞争性的传统产业,对部分既没有发展前景又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行政划拨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手段果断实施关、停、并、转,将有效资源重点向关键领域、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和优秀管理团队集中。
2.采取“六个一批”优化国有经济的结构布局
——板块重组优化一批。进一步推进直属企业的调整,对主业突出、具有较明显竞争优势、有条件上市融资发展或有上市公司平台资源的,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整体改制;对资产规模较大、企业数量较多、主业有发展潜力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要加快推进内外资源整合;对资产规模较大、产权管理链条长、主业发展不突出的,要通过分立、撤消中间层次等,让优势企业潜在活力和蕴藏能量充分显现;对资产规模较小、运营质量较差、发展前景有限的,通过吸收合并、退出等调整措施果断退出。
——股权多元改造一批。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要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形式,通过增资扩股、存量转让、重组吸并、无偿划拨、拍卖出售等方式,积极引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投入方式,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股权多元化。
——利用上市发展一批。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恢复和提高再融资功能,并加大上市公司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研究采取将同类或相关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的措施,逐步实现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
——搬迁改造提升一批。结合“退二进三”工程,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老字号等无形资产以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退二”企业,加快推进易地搬迁改造,按照产业升级、产权多元的思路,实施整合聚集,谋求更大发展。
——有序退出清理一批。对劣势中小企业,要结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采取整合、改组、关闭、清算等多种方式进行退出清理。有条件实现整体退出的,尽量一步到位。重点研究既没有太多就业功能,又没有效益产出的纯管理型或“空壳”企业的处置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加快退出,止住亏损或减少费用支出。
——明确职责托管一批。充分依托优势企业加强对困难企业的托管处置。对产权清晰、债权债务清晰且符合主业发展的被托管企业,适时采取资产无偿划拨、吸收合并等方式,将其纳入托管主体的产权管理范围;对资不抵债或运营质量较差的,加快重组或处置工作。
3.围绕“四个核心”提升国有资产的集中度
一是围绕实力雄厚的大集团进行重组。促进有经济实力、有核心技术、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吸并具有互补性的市属相关企业或资产,在加快大集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
二是围绕竞争中有优势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或“老字号” 进行重组。盘活闲置或无经营效益的资产,集中用于发展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或“老字号”,加快实现规模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充分挖掘品牌价值,争取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级“单打冠军”。
三是围绕加快公益性、基础性产业发展进行重组。打破行业、部门界限,适当集中分散在各个范围的相关资源,形成公益性、基础性产业能够大规模作战的平台或载体,实现优势互补,减少内耗,增强产业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四是围绕突出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组。支持专业性的产业集团有针对性地实行主辅分离,采取划拨、转让、改制等多种形式剥离辅业资产,精壮主体,突出主业,不断提升集团专业化经营的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以专业性企业集团为主要形式,精干企业组织结构
专业型的产业集团有利于形成专业性的资源能力,也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把专业型的产业集团作为市属国有企业今后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都要尽可能采取这种组织方式。
1.明确主业范围
适当收缩国有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战线,将有限资源集中到部分关键的产业领域和业务范围,力求在一定范围内确立本身的竞争优势地位。首先,要通过分析和对标,在国有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切实制定发展定位,将有效资源尽量集中在具有较强业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领域,以利于加强对成员企业进行指导,并通过提供共享的生产要素为成员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其次,同一产业涉及众多的业务环节,不同业务单元的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运作存在较大的区别,资源也要有所集中。对于主要从事新领域投资的集团,也应该对其经营的产业范围给予一定的限制,保证新投资进入的产业领域相对比较集中。专业型产业集团的主导产业或主营业务原则上不超过三个。
2.优化直属企业组织结构
直属企业要以主营业务突出的企业集团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重组专业性产业集团,通过将非主营业务进行适当的剥离,将有利于促进主营业务发展的相关资源有效注入,加快专业性产业集团发展;属于综合性投资公司性质的直属企业,除个别因承担特定领域投资任务而必须保留外,要尽可能向专业性产业集团过渡;既不能向专业性产业集团过渡、又无保留必要的综合性投资公司,采取兼并、重组、撤销等方式加快处置。
增强专业性企业集团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地位,避免经营活动过于复杂与资源的分散。对现有非主营业务,尤其是一些承担社会化职能的辅业,要从主业中有效分离,以突出专业性企业集团的专业性特征。结合业务的相关性与主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对部分与主营业务存在一定相关性的业务,如果外部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可以考虑暂时保留在集团内部,但一旦时机成熟,应该将这些业务进行外部化。同时,要突破原有企业集团条块分割的掣肘,将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中资源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国有经济在所经营业务领域具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凸现国有经济的引导作用。
3.缩短产权链条,压缩管理层级
加快改变因业务单元涉及范围过宽造成管理活动复杂、管理层级较多状况。管理层级过多会带来反应迟缓,难以应对外部多变的市场环境带来的调整,同时也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等问题。随着各种信息传递手段在企业中的使用,管理人员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大幅提高,为压缩管理层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无论是从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还是提高反应速度的角度考虑,压缩管理层级非常必要。压缩管理层级、简化企业组织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保证。要针对目前各企业集团管理层级过多的现状,对层级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通过关闭、破产、撤销、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切实削减管理层级。专业性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原则上应控制在三级以内。要通过压缩管理层级、简化企业组织机构等,不断消除信息传递不灵、反应不够敏捷、管理成本过高等弊端。
为了保证减少管理层级之后企业运行质量,在提高专业性企业集团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改善服务态度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企业集团内部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决策科学可行。
(四)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
1.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
随着产权市场的发展与进一步健全,通过产权交易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者也是一种有效的融资与实现产权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引进有实力的外部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有效地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还可通过战略性资源的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主导产业和大中型重点企业,都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借助战略合作伙伴的外力作用,优化产权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迅速提升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
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尤其要引入境内外有实力战略投资者,切实保护国有经济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因此,根据专业性企业集团的业务性质不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程度上应体现一定的差别。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的专业性集团,在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过程中,应继续保持国有经济成分的控制地位;而对于鼓励性的产业,在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放开到国有经济成分相对控股;至于优化发展类的产业,鼓励非国有经济的资本占控股地位,国有经济通过在这一类型公司的适当持股,通过行使股东的权益得到相应的回报。
2.全面加快股份制改造与上市
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产权多元化的重要手段,而改制上市则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以及公众投资理念不断成熟的机遇,将国有企业进行有效分拆、重组,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形成主营业务特点明确并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进行上市,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实现治理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国有上市公司的平台作用,已拥有上市公司的市属企业,要进一步考虑将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鼓励主营业务突出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对一些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某些业务单元,鼓励通过IPO形式上市融资;对目前申请整体上市或者IPO受到国内金融市场规模与上市有关条例制约的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其他金融市场募股上市,也可以考虑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要通过改制上市实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优化并不断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发展。
3.稳步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转制
根据战略发展定位,对非主业范围、属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稳步有序实施转型和退出,通过国有产权转让、辅业改制、作价投资等方式,引入非国有投资主体实施改制,加快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或其它所有制性质企业,或者通过关闭、破产等彻底退出。以广州工业发展集团为载体,逐步改造成为国有独资的综合性投资控股公司,赋予国有资产处置退出功能,适当通过集中统一的规范运作,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转制步伐,并寻求最佳效果。
(五)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结构升级
推进国有企业技术结构调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国有经济从规模增长到集约型增长,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结构优化。
1.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投入
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大变化,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建立研发投入的有效机制,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的销售收入挂钩,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资金筹措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集中必要力量,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装备制造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积极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继续采取加速折旧、加大新产品开发费提取、减免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利用风险投资市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进程中, 国有经济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强化国有经济知识产权的建设。一是要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要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确定主业,聚焦核心业务,从战略上把握和谋划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集成能力。二是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组建各种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稳定、培养和引进;从分配制度上采取技术入股、期权、利润分成、奖励股份、一次性奖励、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于技术创新。三是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拥有自主创新成果不等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发明创造要及时申请专利,商标品牌要加快注册登记,商业秘密要严格采取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步伐。
3.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战略联盟
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鼓励国有企业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充分利用分散在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社会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形式,加强横向的技术合作交流,不断拓宽企业技术创的新途径。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或前沿技术国家实验室,并探索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施跨系统、跨区域、跨行业的“集成创新”工程,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创新体系。研究制定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规划和方案,切实推进产学研的结盟,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区域产学研合作。要将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作为具体抓手,组织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攻关。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使政府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导向和高校、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良性互动。
4.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专业公共平台。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中,要引导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实行市场化机制运作,面向社会开放,致力于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整合区域内的科技资源,促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各部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研发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为产学研合作三方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的平台,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决策咨询、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技术交易等机构的建设。
(六)加强国有资产投资导向,积极拓展新业务
按照我市国有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从促进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角度出发,加强国有资产的投资导向。
1.投资领域
引导企业将有限资源着重投向我市支柱产业、能源交通基础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型服务业等;加快高竞争性产业的战略性退出,适当控制和淡化一般竞争性领域缺乏自身优势的投资项目;从支持广州中心城市发展需要出发,加强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一些非国有经济暂时不愿进入或者难以进入的新业务的投资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控制作用。
2.投资主体
鼓励专业性企业集团投资与原有业务存在一定经营联系的新产业,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和发展壮大;在加快将广州工业发展集团建设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转制平台的同时,增强其投资控股功能和实力,发挥国有资产的投资平台作用,负责对一些与各专业性集团公司业务关联度不大的新业务的投资经营;允许综合性投资公司对一些与各专业性集团公司业务关联度不大的新业务适度进行投资经营。
3.投资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盘活有效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和提高投资项目的可控性。加强现有存量资产调整,突破现有企业集团限制,促进非主营业务跨系统、跨行业、跨集团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营运价值。实施业务整合,将具有相关性的业务单元或资产要素进行整合、打包,形成新的业务单元,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转让或资产拍卖等方式回收变现,投向新的领域或业务,实现经营业务的转换,优化存量。合理设置新投资项目的产权结构,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的方式,对属于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范围、影响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要充分考虑控制权问题。鼓励与研究机构或者其他具有知识技术产权的企业进行联盟,采取这种方式可放宽控制权限制,重在获取技术和管理水平。
(七)积极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关键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
1.坚持扶优扶强
对国有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分类,根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确定100户左右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和跟踪,着力扶持和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资收益投向、电力供应、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上市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广重、华轮、昊天、南碱、珠啤、广百、花园酒店管理、高速公路、设计院等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为基础,带动纯管理型或投资性母体企业的重组整合,做实、做精、做强一批企业集团。突破原有企业集团的条块分割的界限,通过无偿划拨或市场机制运作的方式,促进国有资产向重点企业和大集团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分散在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的国有优质资源(包括各种品牌、优质资产、技术、专业人才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逐步注入到相关的重点企业和大集团,实施有机整合,加速国有资本的聚集发展。
2.内源发展与并购成长结合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为了在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打造龙头企业并维持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坚持采取内部发展与外部并购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于那些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企业本身具有丰富资源基础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内源式发展的路径不断拓展新业务、新方法和新手段,加快发展;而对于那些市场需求发展迅速、网络效应明显、单一企业资源不足的产业,可以通过横向并购实现规模的扩张,以尽快取得先发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充分利用品牌效应,从打造知名产品品牌进一步向构建知名企业品牌发展,在保护现有知名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将企业品牌作为战略性资产进行投资与培育,继续在相关领域打造新的产品品牌,形成专业特点明显的产品品牌系列,利用优势产品品牌的力量,构建企业品牌,通过高质量品牌营造差异性竞争优势。为了体现品牌产品与品牌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专业性企业集团进一步考虑将品牌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的延伸,通过品牌输出与企业间协作的形式实施品牌经营,实现品牌增值。
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速大集团的成长
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不仅是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需要,而且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增强企业资金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具有积极影响。随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融资越来越被广泛重视。国有大集团要大力推进改制上市,通过上市融资谋求更大发展。具备条件的专业性企业集团要以整体改制上市为主要形式;暂不具备整体改制上市条件的大集团,也要积极研究采取分块局部改制上市的可行性。要通过改制上市筹集团资金,加快企业的升级改造和相关资产的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4.专注核心业务,通过专业化协作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日益健全带来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调整生产经营发展模式。集中有限资源专注发展集团的核心业务,包括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工艺链的关键工序、价值链的高值部位等。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广泛采取EMP合作形式,借助社会力量的配套,跨越性提升企业产能,实现营销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5.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有龙头企业在强化本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挑战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带来的机遇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战略要与扩展产品市场、扩张营销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充资源的供应渠道紧密结合。重点推进优势产业集团开展境外投资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要制定境外投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有效监管。
国有大集团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针对不同情况和外部环境,采取多种与自身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相匹配的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扩大品牌产品的销售区域;通过对外战略性资源投资取得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原来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大集团和受运输半径制约的制造业可以考虑在海外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或销售市场建立生产制造基地;还可海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促进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易地搬迁升级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发展效应
1.全方位规划产业基地布局,创新建设营运模式
以老城区产业实施“退二进三”工程为契机,根据老城区国有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在白云、花都、从化、增城、南沙等区(县级市)辖区内选定10个左右专业特色明显的工业产业基地,作为包括“退二进三”企业在内的国有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采取市、区(县级市)共建成的模式,在科学进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由市、区(县级市)共同投资建设。突出行业和专业特色,注重提高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功能和水平,为进驻企业节约建设投资和经营成本。在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可采取政府组织推动、政策扶持启动、树立典型带动、内外结合联动的思路和方式。产业基地的经营和管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推行基地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参与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2.高起点引导企业实行易地搬迁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在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对拥有自身竞争优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属于加快发展定位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积极引导到相关专业产业基地进行易地搬迁重建,实现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产业基地迁移,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国有企业的易地搬迁改造不能维持原有的简单复制,不要局限于一般的“物理搬迁”。要从长远发展需要考虑,结合易地搬迁重建,高起点进行升级改造。要把企业的易地搬迁改造与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产能、技术工艺与装备水平、资产质量、经营规模、管理方法、环保等方面能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质的飞跃,追求跨越式发展。企业实施搬迁改造,要合理和充分利用产业基地的各种配套功能,以减少投资和节约经营成本。直属企业要统筹考虑所属企业的易地搬迁升级改造,按照产业链条的相关性,首先进行有机整合,再整体考虑易地搬迁升级改造方案,也可采取总体规划、分块推进、分步实施的做法,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3.多渠道盘活原有土地资源,减轻企业历史负担
原址土地是易地搬迁改造企业最有效的资源。支持企业按照政府有关国有土地处置的政策法规,采取交回给政府作储备用地、用于开发商贸、物流、创意产业园区等,多种渠道盘活原址土地资源,通过获取级差地租筹集资金,切实解决易地搬迁升级改造的资金来源。加强土地盘活变现回收资金的计划使用,重点用于易地搬迁升级改造的投入和妥善安置职工。要借助“退二进三”和易地搬迁升级改造这一千载难逢、不会再有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千方百计,果断剥离一些非主营业务、办社会职能和辅业资产以突出主营业务;果断清理一批长期积聚形成的历史债务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果断分流安置一批富余人中和离退休职工以减轻企业负担;果断撤并一批长期无效益产出的生产经营项目以精壮企业主体。
【国资动态】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
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珠海召开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工作,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会议指出目前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存在五个问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消除;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决定机制还没有达到精准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要求;按要素分配的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大锅饭的分配体制没有完全改变,平均主义的倾向在不同的层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
会议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三大目标:一是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央企业收入分配政策法规体系。二是适应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基本建立起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自主分配的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管理调控体制。三是适应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中央企业内部基本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明确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改革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进完善薪酬调控管理办法。三是规范实施股权激励,不断探索并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四是继续加强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报酬管理和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制度建设。五是逐步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六是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总编:陈海如 编审:张蕴坚 张继生
本期责任编辑:付一民 张博 电话:83125710